【案情介绍】
2021年12月,王先生和李某签订“协议书”,约定由李某为王先生代办公租房手续,王先生向李某支付“服务费”10万元。签订协议后,王先生很快付款。后来,因李某未能完成“协议书”中约定的事项,又拒绝退款,王先生到法院起诉维权。
法院经审理查明有关事实后,认定王先生和李某签订的“协议书”无效,判决李某向王先生返还10万元。
【律师解答】
首先,《民法典》第九百一十九条规定:“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合同。”第九百二十一条规定:“委托人应当预付处理委托事务的费用。”
本案中,原告王先生委托被告李某办理有关公租房的手续,即李某以王先生的名义对外从事一定行为,所以,双方之间存在委托合同关系。在该合同中,双方约定有关费用为10万元,即李某办理本次事项前,王先生需向其预付处理事务的费用10万元。
其次,《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本案中,原告王先生委托被告李某办理的事项是针对有关公租房手续的。众所周知,公租房是由国家提供政策支持,面向符合公租房承租资格和条件的人员提供的保障性住房。申请人是否具有公租房承租资格,需要经过相关部门严格审查,而王先生未通过法定途径向相关部门提出书面申请,而且,他与李某约定的委托费用金额明显超过合理范畴,由此可以认定他俩的行为扰乱了国家对于保障性住房的监管秩序,违背了公序良俗。因此,该协议属于无效协议。
再次,《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不发生效力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本案中,既然双方签订的“协议书”无效,那么,根据前述法律规定,李某自王先生处取得的10万元应当如数归还;如果造成王先生经济损失,还应当进行赔偿。另一方面,王先生自身存在一定过错,也应当自行承担相应的损失。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李某声称能为不具备相关条件的人员办成公租房手续,并为此收取高额委托费用,那么,无论客观上该事项能否办成,他都涉嫌违法犯罪。如果王先生既向公安机关报警,又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后者可能会被裁定驳回起诉。律师提醒读者,并非所有事项都能通过花钱办理,谨防上当受骗。
天津击水律师事务所律师 安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