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该如何给职工“防暑降温”
2022.02.21

文章发表于《天津工人报》2021年5月19日第3版


【案情介绍】

    

李某系工程公司的员工,主要从事燃气安装工作。李某于2019年7月5日在户外安装燃气的过程中,因天气炎热昏厥晕倒,在运往医院的过程中,由于中暑严重而休克死亡。此事经当地媒体关注报道,引发了社会的关注。炎夏将至,单位如何来给职工防暑降温呢?


【律师解答】


一、发放高温津贴是用人单位的职责


  1. 高温津贴发放范围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卫生部(已撤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在2012年6月29日联合发布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依法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高温津贴标准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

    

依此规定,首先明确了应当发放高温津贴的条件有两个,一是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二是室外露天且温度35℃以上或无论室内室外只要作业场所无法降低到33℃以下的。只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就应当发放高温津贴。第二,发放高温津贴的标准全国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考虑到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高温气象也各不相同。因此规定了标准由各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自行制定。


2.高温津贴不得替代式发放

    

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十七条关于高温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的规定,即明确了高温津贴是工资的范畴。既然是工资,依据《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由此可见,高温津贴当然不能以其他非货币的方式发放。因此,用人单位不得以发放饮料或相关劳保物资等以物品代替的方式发放高温津贴。


3.高温津贴不能算做最低工资一部分

    

根据《最低工资标准》第十二条及其第二款:“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在剔除下列各项以后,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二)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由此可见,高温津贴不在最低工资数额之内。用人单位不要将高温津贴包含在最低工资内发放给职工,进而来逃避发放高温补贴的义务。这种方式是不符合规定的。


4.高温津贴不等同于防暑降温费高温津贴不同于防暑降温费,两者不能等同


很多人易将防暑降温费与高温津贴混为一谈,但严格意义上来说,防暑降温费并不等同于高温津贴。在天津,从事高温作业的劳动者除可以享受高温津贴外,仍可以享有防暑降温费;非高温作业的劳动者也可以享有防暑降温费。

    

高温津贴:支付高温津贴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是工资的组成部分。只要用人单位安排了高温作业,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单位的劳动者都可依法享受高温津贴。仅从事高温作业者享受。根据津人社局发【2020】12号文件中关于2020年度相关待遇简表可得,高温津贴计算方式:6323÷21.75天×12%=35元;

    

防暑降温费:属于职工福利,用人单位是否支付以及支付的标准均由用人单位在规章制度、集体合同或劳动合同中规定或约定。高温和非高温作业者都可享受。根据津人社局发【2020】12号文件中关于2020年度相关待遇简表可得,防暑降温费计算方式:6323元×3%=189.7元。


二、职工在高温作业中暑属于工伤

    

根据《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第十九条:“劳动者因高温作业或者高温天气作业引起中暑,经诊断为职业病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由此可见,高温天气条件下职工在作业过程中发生中暑属于工伤范围,职工可以依法享受工伤待遇。

    

因此,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用工单位如果没有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单位则需要承担全部赔偿;单位如果为职工缴纳了工伤保险,那么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就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极大的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既能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又不会破坏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关系继续和谐相处。

    

综上可知,由于夏季高温天气导致从事户外作业的劳动者中暑甚至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给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不仅要在法律上加强对职工在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下作业劳动的保护,而且用人单位也要自觉的去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天津击水律师事务所 潘强 赵督供稿